电白水稻:从“高产”到“精品”,种出“金饭碗”

元描述: 电白区水稻种植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,通过良种推广、机械化应用、品牌打造等措施,实现了增产增效,构建起从“高产”到“精品”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,为农民种出“金饭碗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引言: 茂名市电白区,这片富饶的土地上,水稻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。近年来,电白区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围绕“高产、优质、高效”的目标,大力推动水稻生产提质增效,在良种推广、机械化应用、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构建起从“高产”到“精品”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,为农民种出“金饭碗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良种增产:种出“金种子”

电白区农业农村部门始终把良种选育作为提高水稻产量、提升品质的关键环节。今年,他们在全区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,分别在小良、林头、马踏、沙琅、树仔等镇设立5个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,早、晚两造水稻共实施面积1万亩。

“我们要把‘金种子’种到农民的心坎里!”电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何红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为了加快水稻良种推广,稳定种粮面积,该局今年通过政府采购优良水稻种子对种粮大户进行物化补助,一共发放水稻优良种子32吨。这些种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,为稻田的高产高效提供了物质基础。

机械助农:科技“添翼”

在田间管理阶段,科技的“添翼”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电白区大力推广无人机病虫飞防、农药飞防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,实现水稻种植“五统一”管理,有效遏制病虫害流行发生,优化了水稻的生长环境。

“以前都是人工打药,费时费力,还容易中毒。” 马踏镇长山村的种粮大户蔡强说,“现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,效率高、成本低,而且环保,真的方便多了!”

除了“空中飞人”无人机,电白区还积极推广旋耕机、插秧机、收割机等大型农机,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。目前,电白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.27%,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.9%,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。

品牌强农:打造“金招牌”

电白区是粤西地区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,然而,当地缺乏响亮的丝苗米品牌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电白区积极打造丝苗米产业园,引进优质品种,建设加工生产线,并与广东省农科院、华南农业大学合作,开展品种筛选与种植示范,选育特色明显、品质可控、稳定性强的优质丝苗米新品种。

“我们不仅要种出高产的水稻,更要种出优质的丝苗米!”茂名市冠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浩然信心满满地说,“我们已经注册了商标,申请了品牌名称,未来将打造‘电白丝苗米’的区域公用品牌,提升电白丝苗米市场竞争力,增加市场议价能力。”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电白区水稻种植面临哪些挑战?

电白区水稻种植面临着气候变化、病虫害防治、劳动力缺乏等挑战。

2. 电白区如何解决水稻种植面临的挑战?

电白区通过推广良种、应用机械、打造品牌等措施,有效应对水稻种植面临的挑战,实现增产增效。

3. 电白区水稻种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

电白区水稻种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:向科技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、绿色化发展。

4. 电白区水稻种植对当地农民有哪些意义?

电白区水稻种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,增加了农民收入,促进了乡村振兴。

5. 电白区水稻种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哪些贡献?

电白区水稻种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,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6. 电白区水稻种植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?

电白区水稻种植在良种推广、机械化应用、品牌打造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,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经验。

结论:

电白区水稻种植取得的成功,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、科技的助力、农民的辛勤耕耘,更得益于当地农业部门的科学规划和务实工作。相信在未来,电白区水稻种植将持续发展,为农民种出“金饭碗”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。